青春是最美好的,大学时光是最难忘的。
1986-1993年,我在山东师范大学读书、工作,走过了18-25岁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度过了最难忘的一段人生时光。
如今年过半百,记忆中陆续浮现出越来越多回忆的岛屿,像一串时间串起的珍珠,给人带来连篇的浮想和美好的回味。这其中最挥之不去的便是对青春的印象和对母校的回忆:只要闭上眼睛,庄严古朴的文化楼、高大现代的实验楼、历久弥新的教学二楼、生活气息浓郁的学生宿舍二楼和教工宿舍灰四楼便会浮现眼前;校园中那白的丁香、红的海棠、古老的常春藤、醉人的校园景就会涌现脑海。斗转星移27年过去,光阴荏苒、物是人非,但那千佛山下、大明湖畔的菁菁校园却总如烟似雾般萦绕心头、召之即来,而且,在心海中,那花香是四季的,那美景是永恒的......
遥想当年,火热的八十年代、激情的九十年代总让人回味无穷:丰富多彩的论坛讲座、难分伯仲的辩论比赛令我们有了学术的提升和思变的意识;生龙活虎的运动会、热血沸腾的篮球赛让我们有了拼搏的乐趣和团队的精神;群情激昂的校园歌手大赛和浪漫温馨的周末舞会使我们有了多彩的生活和文艺的熏陶。虽然那时的物质生活与现在相比较艰苦,但是那时的精神生活较今天而言更丰富。特别是母校学科之多元、院系之综合,使每个浸润其中的学子都能够接受到全面的培养和多维的训练,在有大楼更有大师的母校,只要你愿意,就能够学到很多,只要你有心,就能够收获很多。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会影响人,环境更会造就人。研究表明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主要是青年时代形成的,25岁左右基本定型。我很庆幸在山东师大度过了自己的三观形成时期和青春黄金时期,因为山东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还因为师大是教师的摇篮,是铸人灵魂的学府:要想为人师表,必先修身正己,学高方可为师,德高方可示范,在学习为人师表的环境里,在努力教化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实现自我的净化,都能达到教学的相长,这对一个年轻人而言影响是深远的、塑造更是巨大的。这影响可能潜移默化,却会让你焕然一新;这塑造可能润物无声,但会让你终生受益。
人到中年,走南闯北,经历过半生,体悟过半世之后,带着一份感恩之情慨然回望,才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让我们受益匪浅,当年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给我们启示良多,那浓郁的师生情、那深厚的校友情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当初受过的教育、学到的东西,全都化为了我们的能力和品质,当初犯过的错误、或有的遗憾也都促成了我们的成长;曾为园丁、曾育桃李的留校工作经历永远都是我人生旅途中最令人欣慰、最值得珍视的职业履历。
匆匆七年,如白驹过隙,与母校的缘分曾经那么真切,但终究没能持久。伴随着读研深造的步伐和工作打拼的经历,我虽与母校渐行渐远了,但对母校的热爱和眷恋却从来没有减少过。每次回济南,只要有点空,我总要回母校看看,或寻友或独行,像一个追梦者,不为别的,只为了那份发自内心的挚爱和留恋。惜别母校后,日常生活里,校友办公室和《山东师大报》就成了连接校友和母校之间的桥梁,我们在这头,母校在那头,我们在外头,母校在心头。母校的排名提升了、重点学科增加了,我们欢欣鼓舞;信息系的同学们全国建模比赛得一等奖了、女排的姑娘们全国比赛夺冠了、舞蹈学院的学生们上春晚了,音乐学院校友国际比赛获金奖了,我们与有荣焉......学子对母校的思念,那情很纯、那意很真,那思念既真切自然,又绵长久远......
母校70华诞将至,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小小浪花一朵,在母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中却是浓墨重彩的篇章;70岁,对人生而言已是古稀,而70岁,对母校而言正是芳华。烟花三月,母校应该是一片姹紫嫣红的美景了吧,文化广场想必是鲜花的海洋了吧。虽不能常常亲历,却能够时时梦回的母校啊,就让我们捎去校友对您的思念吧,就让我们献上游子对您的祝福吧,祝愿您:承辉煌而更精进,育桃李而永芳华!祝福您:生日快乐、永远安康!
(2020年4月于长春)
蔡东,计算机系1986级校友,吉林省副省长。
编辑: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