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人低调,做了十几年的好人好事却从不张扬;他勤勉好学,在工作之余考取了MPA。
他就是山东师范大学2015级校友孟召菏。
乐于助人:善海常泛舟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这是孟召菏经常挂在口上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参加工作以来,他具体资助过多少人,他也记不清,也从来没去想过。
他为村里热心办事从不含糊。一名叫刘华的黄岛区村民,2019年正月时突发脑出血。他得知情况后,两次去医院看望。而去刘华家里看望孩子时,还另外资助孩子购买了一台电脑用于网课学习。疫情期间,医用口罩最为紧缺的时候,他联系到口罩制造厂家,自己掏钱为村民捐口罩。今年夏天村里一条通往山上的路多年失修,在大雨的冲刷下已无法正常通行。他多次联系当地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最后在秋季农忙之前修好了路,为村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大问题。作为从山村走出来的学子,他用实际行动支持村里的孩子们上学,他跟父亲说,只要是家庭困难来咱们家借钱上学的,一定要全力支持。家里没有钱要告诉他,他来帮助他们,不能让村里一个孩子因为没钱上不起学。
在单位,孟召菏也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同事碰到什么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都觉得他既热心又靠谱。有一次,一个同事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疼得无法行走。他开车拉同事去医院,又联系医生进行治疗。家在外地的同事做手术陪床,同事家里碰到困难需要解决,他总是热心地帮忙。对身边的人,他也同样热情。2020年春天,他从小身患残疾的小学同学王东,又不幸患了胰腺癌。他得知后,不但发动身边的人,还联系一家企业进行捐助,并义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半个月为王东筹款近万元。在王东不幸去世后,他又联系几个爱心朋友找到王东家属,承诺今后将会资助王东的孩子直至大学毕业。
在社会上,碰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他也总是伸出自己的双手。有一次他在上扶梯的时候,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在她60岁的女儿搀扶下向上行进,孟召菏扶着扶手站在下面距离两三米的地方。突然,老太太后仰过来,在后脑即将砸向电梯台阶的时刻,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下子把老人抱住了。别人问他不怕担责任吗?他“傻乎乎”地说:“下意识地去做的吧,要是老太太出什么事,我袖手旁观,良心会过意不去的。至于其他的,我没来得及去想。”2013年,烟台的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患有骨癌,他得知后,与孩子的家人取得联系,不断鼓励他们给孩子治病,并组织了三次捐款,累计捐款8000多元。还有一次,他在医院陪同事看病,看到了一个三四岁小女孩被抱在大人怀里不住地哭,大人却不知所措地围着孩子。他问了才知道他们是外地农村来的,孩子患了重病,没想到刚到医院就发作了。第一次来这医院,也不知道去哪儿。孟召菏说“赶紧跟我来”,带着他们快速去了儿科抢救室,马上对孩子进行了抢救。
平时做的好事太多了,绝大多数他的记忆都不那么深刻了,他也从未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只是发自内心地感觉“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我以前参加过官方组织的贫困学生资助,还曾收藏过发的资助证书,但去年整理资料的时候全当废纸卖了。”现在他就算翻箱倒柜,也只能找到几份证书。问道为什么把证书丢掉,他也只是笑笑:“证书也好,名利也罢,就那么回事。而且爱心捐助也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不需要刻意去纪念。”唯独有一份证书他一直珍藏,是几年前黄岛区妇联和团委举办的一个活动,自己定向资助了当地一个家庭贫困的儿童,证书上有小孩的照片,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孟召菏觉得“尽我所能,照亮孩子的笑颜,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热爱国学的他还利用周末从事书法培训多年,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学费全免。“虽然累了点,但是能帮这些孩子写一手漂亮的字,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为了有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孟召菏又利用工余时间和同学成立了西海设计工作室,组建爱心团队,设立爱心基金,并明确规定,收益所得大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渴望知识:书山勤为路
至于他为何特别关注贫困学生的失学问题,或许和他的自身经历有关。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所以十八岁那年我中断学业,成为了一名消防员。”但孟召菏从未放弃过想要某天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愿望。
随着工作难度的提高,他对学习的渴望更强烈了。“工作了整整三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文化知识太匮乏了。”于是三年后,他报名参加高考,开始了新的求学之路。他本科毕业后进入现在的工作单位,后来又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的MPA。
作为一名在职研究生,孟召菏在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工作。研究生时期,“两座城市一条心”成了他的常态。“两个城市”是济南和青岛,一个是学习之地,一个是工作之所;“一条心”是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勇攀高峰之心。几乎每一个空暇时段,都被孟召菏最大限度地用来学习。“为了节省时间,我的车上经常放着工服和学习资料,以便于两种身份能够随时切换。”起初,孟召菏不断奔波于学习和工作之间,两方面的压力也曾让他感到疲劳。“那段时间真不容易。不过我觉得虽然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更多的是互补。”
早在工作期间,孟召菏就已经发现了诸多实际问题。学习恰好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再把专业知识融入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于是再次学习思考,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MPA给我带来的不是一纸文凭,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石化行业职业健康监管问题研究》中,孟召菏熟练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分析石油化工行业职业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理论研究空白,还被评为优秀论文。“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也经常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多个角度思考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孟召菏只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便完成了四年的课程。
“我想送给师弟师妹三句话。一是珍惜青春时光。把握当下,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二是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快乐。这不仅是与人为善,更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三是要全面发展。当你学的多了,很多问题就触类旁通了。这三点所带来的财富不仅会受益求学这几年,还有可能会是一生。”
过去的经历与荣誉都是他宝贵的财富,从消防员到秘书,从高中毕业到MPA,孟召菏与人为善,勤勉好学,勇攀高峰。这一路上,每一次转身他都不忘初心,始终心怀善意,不断坚定又勇敢地前进着。
孟召菏,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公共管理硕士,现任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综合部秘书。工作后被单位公派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修,曾被评为“中国石化优秀编辑记者”“青岛炼化首席电视记者”,考取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编辑: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