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芳华

最好的时光

2020-09-04
林玉恒

感谢我们相识,在我青春如火时。

“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毕业十余年,回想起在山师大读书的四年光阴,才发现那是我最好的时光。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生在斯,长于斯。山东容貌、山东口音、山东性格成为我永远的山东烙印,随我浪迹天涯。每当走得更远、行得更深的时候,我总不忘回头找找那条回家的路,那条伴我高飞又引我思念的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能体味出那句老话的深意:“人这一辈子啊,能够去的地方很多,能够回的地方不多”。人越长大,越需要回家,越需要找到那条回家的路。午夜梦回,我总想起山师大——我的精神启蒙家园,那个温暖低调的北院,那个旷达奔放的长清,那些纯真质朴、滚烫无畏的青春岁月。

山师大,在所有山东人的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2005年,我有幸考入山师大。记得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爷爷经常向院里的老头们炫耀,引得大家啧啧羡慕。作为国内名列前茅的师范类高校,山师大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毕业生。所以,能够迈进山师大的门槛,真是很大的荣光。

从生活坐标来看,我的大学生活分为两个时期:一个北院时期,一个长清时期。

大一搬入北院,大二搬离北院,转眼阔别北院很多年了。时至今天,曾经的北院也不复存在,唯有记忆永存,留给我一生无穷的回味。初到北院的我们,抱着新奇的眼光看着这个朴素偏僻的院落。校外有河,杂草丛生,道路坑洼,人迹稀少,仅有几条公交路线通向别处。进得校园来,别有洞天,错落有致的楼房,规划整齐的道路,精神昂扬的师生,安静有序的环境。当时身在其中,未曾了然,现在想来,脑海中只有北院的种种好处。北院的偏居一隅保护了我们,北院的静谧幽深滋养了我们,北院的内敛沉静熏陶了我们。

刚入学时,有幸与书法结缘。学校给新生开设了书法兴趣班,每周六上午跟着老师学习书法。我还加入了书法协会,每天晚上跟社团的同学们去自习室练习书法。那时的我,眼中只有笔墨,心中只有横竖,完全是一种心无旁骛、心静如水的状态,也体会到了古人悠然自得、清静修行的妙处所在。遗憾的是,这样的兴趣没能坚持下去。在与北院生活告别后,也就渐渐淡化了。

北院离黄河比较近,我们宿舍八名女生一起去了黄河边。黄河之水黄又黄,她的奔腾,她的宽阔,她的厚重,震撼了我们年轻的心。我们分两排背对黄河而立,合影留念。真是一次值得纪念的出游!那是我们八名异姓姐妹第一次离开父母,因缘分走在一起,相识后第一次有代表性、有特殊意义的出游及合照。此后的日子里,大家忙着学习,忙着实习,忙着学生活动,忙着论文求职,八人集体出游很难再实现了。

在北院时,还有好多趣事。学生宿舍楼是排布在一起的,我们宿舍后面恰巧是男生宿舍楼。热情的男同学们经常找各种名目来跟我们交流。有一次,大概傍晚时分,宿舍电话响起,是对面男生打来的,提醒我们下雨了,赶紧收走晾在外面的衣服。问其怎么获取我们宿舍电话的,答曰通过数房间推算出来的。我们哈哈笑过,打开窗户,收了衣服,同时挥手向对面男宿不知哪个房间的男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光棍节的时候,也常有趣事发生。十多年前,11月11日还只是单纯的光棍节,没有那么多商家的噱头和消费的需求。有异性朋友的同学们,各自过不符合他们身份的节日去了。剩下我们这些光棍们,在宿舍里惨淡度日。入学后的第一个光棍节,我们过得十分热闹。对面的男生们,开窗伸头,大声邀请我们隔空K歌。我们假装扭捏了一小会后,与他们隔空对话:唱什么歌啊?唱完歌有奖励吗?就这样,他们几句,我们几句,又说又笑,又唱又嚎,折腾到晚上10点多。大家不情愿地结束了K歌,意犹未尽者则独自引吭高歌。

随着长清校区的建成使用,北院人集体搬离了这个温馨的家。北院生活结束了,我们也从新生变成了老生,心有不舍又心怀期待。

与北院比,长清校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和大。长清校区的一切都是新的。新宿舍楼、新教学楼、新食堂、新浴室,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明亮、几多清新。宿舍楼、食堂、教学楼这样的三点一线,相对距离被拉长了,有时还需要骑自行车赶到目的地。如果说在小小的北院骑自行车骑是一种情怀的话,在大大的长清校区骑自行车就变成了一种节奏。我是坚定的“11路车”乘坐者。校园大了,总有人迹罕至的地方。我十分享受在校园里独自踱步的时光,追寻卢梭式的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很多时候,我在散步中品味着自己的彷徨和迷茫,也消化着自己的痛苦和困扰。偶尔,约一两个志同道合者走在静悄悄的校园小径上,说话也好,沉默也罢,别有一番精神交流的味道。

在长清校区,上自习也很自在。众多的自习室,众多的座位,任你挑选心仪之所。看看书,写写论文,听听英语,随意起身走走,真是惬意无比。在自习室上自习久了,同一个自习室的同学们渐渐就都认识了,相识相交成了学友。考研期间,亲爱的学友们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考研就是一场挑战信心、挑战精神、挑战体力的高难度冒险活动。不时蹦出的自我怀疑和深度焦虑折磨着每一个备考的学子。我和学友们相互抱团,相互安慰,相互引导,相互帮助,共同渡过了考研难关。我们曾经相互帮忙接水、帮忙占位,相互分享学习资料,义不容辞地安慰状态不佳的学友。在自习室里,我们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但在考研路上,我们是义气帮扶的勇士和亲如手足的团队。

成长路上,我有益友,更有良师。大学四年来,我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他们行为世范,学为人师,教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知识和道理,那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他们让我爱上了文学,爱上了艺术,爱上了哲学,爱上了生活。正是如此,山师大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我的思政课老师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女老师。她的口音非常独特,在我心里,她就是普通话不普通的钱穆先生。她的课堂趣味性、广泛性、思想性、逻辑性极强,精华丰富有余,枯燥死板全无。从老子、孔子、庄子到朱熹、王阳明,从叔本华、雅思贝尔斯到马克斯·韦伯,从大学生活到其他生命阶段,她传授给我们很多超越书本、超越课堂的知识道理和人生经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哲学的神秘力量和智慧的无所不及,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她传递的能量。下课后,她留在教室为我们答疑,同学们排队向她请教。看着同学们崇拜开心的眼神,听着老师深刻细腻的解答,排在队伍中的我心中满是感动。我的艺术学老师是一位不可貌相的男老师。他长相颇有创意,学术功力深厚。课堂上,他指点江山、谈今论古;下课后,他惜字如金、一语中的。我曾向他求教考研压力疏解之策,他眼神缥缈、语调平淡地说:考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谁考上谁上。老师的答复如同天书,难以参透,岂料渐渐演绎成了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老师的话,更觉得他早已道破天机,句句真理。

走出象牙塔的我们,涉世渐深,在生活的浪潮中沉浮。回首山师北院和长清校区的往昔岁月,益发认识到,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凝聚感情;越是自由的地方,越能激发创造。任凭我何时何地,每从记忆的长河中取一瓢饮,必有山师大的点滴滋味蕴含其中,沁人心脾。

林玉恒,2005年9月-2009年7月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本科),2009年9月-2012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现工作于天津商业大学人事处。

编辑:刘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