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胡守川,是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1976级学生。我们入学不久“文革”结束,继之而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春风又吹回了校园,沐浴了课堂。在“把文革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口号的激励下,老师与学生们都在“用心地教、拼命地学”,一起与时间赛跑。感谢那时的母校,感激我们的老师们。在老师们的悉心安排与教导下,我们一边补习中学学业,一边学习高等数学知识。3年的艰苦学习奠定了我们数学专业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多位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老师们——张效先老师、王楣卿老师、王金跃老师、田建国老师、夏仲明老师和辅导员王兆良老师。
1979年,我考取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师从陈玉波老师和庄万老师,开始了对基础数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1982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在改革开放洪流的推动下,我远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即在密苏里州州立大学任教。1995年,我倡议成立了美国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该中心通过组织国际编委会来编辑出版国际数学学术期刊和举办业内最高水平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在推动学科科学研究、开展国际间科研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中心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国内数十所著名大学开展联合办刊和联合主办国际会议,已成功发展起近十个SCI合作刊。通过这些合作,我也与国内众多学者,包括许多中科院数学院士,建立了经常性的合作交流关系。尤其是在母校聘请我为名誉讲座教授后,我更有了为母校数学学科发展尽绵薄之力的机会,我为此感到高兴和荣耀。从成为山东师大学子开始,我深深感受到了40多年来母校与祖国同步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是亲历者,关注者,也是参与者。在母校建校70周年之际,我愿从一个一直坚守在数学研究领域校友的视角,把对母校数学学科40多年来成长的观察和感受献给母校,以表达我对母校发展成就的祝贺和对未来憧憬的祝福。
母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管梅谷老师被运筹学界称之为“中国邮路问题”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开始。“文革”结束后,管梅谷老师率先招收研究生,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图论方面的科学研究,并成为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同时期,陈玉波老师和庄万老师带领研究生们开展了对巴拿赫空间微分方程的系统研究。李师正等老师在群论和最优化问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历史时期堪称母校数学学科异军突起的奠基阶段,其标志性成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先后获批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授予权。在这一阶段,管梅谷、陈玉波、庄万、李师正等一批老教师们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成为母校数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们也是我们那一代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尤其是我的恩师陈玉波老师和庄万老师,他们以渊博的学识、一丝不苟的精神、完美的授课艺术和对学生耐心又注重启发式的数学研究指导,深刻地影响了我,使我受益终生。在陈玉波老师指导下,1983年,我的硕士毕业论文《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volving perturbations in Banach spaces》发表在国际期刊《非线性分析》上,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上第一篇在SCI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进入21世纪,母校数学学科顺应国家学科授权的变化,在二级学科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一级学科的整合和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取得了可喜成就。其标志性成果是2006年和2011年,学校相继获得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和博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完成了数学教育学位体系的完整授权。在此过程中,付希林教授作为一级学科带头人,其团队研究工作产生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郭柏灵双聘院士等专家的指导下,学院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人才,并在微分方程、非线性泛函分析、控制论、计算数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在付希林教授的带领下,数学科学学院还多次举办国内和国际数学专题研讨会,在省内形成了数学高地。付希林教授、陈焕贞教授、刘衍胜教授,他们先后作为学术带头人和院长,为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称颂的。期间,我每年都有机会回母校参加学校数学发展的讨论与交流合作等事宜,为母校数学的持续发展做了些许努力。
进入新时代以来,母校数学学科的发展迈出了建设一流学科和面向世界的更大步伐。令人欣慰的是,数学院有着以李晓迪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如李海涛、周兆杰、于慧敏、张德瑜等。他们一起挑起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的重担;分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的成果;正在带领母校数学学科向数学新高地迈进。这个时期,美国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与母校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并合作举办SCI数学期刊《AIMS Mathematics》,由李晓迪担任主编,其编辑部就设在母校。相信这一合作的国际平台必将拉近母校数学同仁与国际同行的距离,由此加快母校数学学科走向世界的步伐。我也坚信,母校数学学科一定会以更多方式和途径参与到世界数学研究的行列中来。
任何一个学科的成长,都离不开几代人接力赛式的努力与奋争,而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位置和使命。母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就是在这一代代山师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对于为母校数学学科发展作出贡献的每一位我认识和不认识的老师和后学们,我都怀以最真诚的敬意。
祝愿母校发展更加辉煌!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母校学友们积极向上!
胡守川,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1976 级校友,1979 级硕士研究生。现任美国密苏里州州立大学杰出教授、《离散与连续动力系统》国际期刊的主编。于 1995 年倡议成立美国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该中心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国际数学同仁合作共同编辑出版国际学术期刊,二是与各国名牌大学联合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系列大会(AIMS 大会)。中心现有50多个涵盖各个科技科学领域的国际期刊,其中大部分为SCI期刊。其最具特点的是动力系统方面的系列刊,它们在动力系统领域已占据了国际期刊范围内的半壁江山。迄今有 9 位菲尔斯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在该中心期刊上多次发表过文章,其中包括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该中心的AIMS国际大会系列每两年一届,迄今已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12届。该国际大会系列已成为领域业内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世界级盛会,获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先后有4位菲尔斯奖得主和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作过大会报告,包括文兰、马志明、田刚、鄂维南、龙以明、彭实戈。
编辑:刘 阳